在推動廢棄物減量、廢棄資源物妥善回收、處理之後,以延伸生產者責任、架構資源回收法令與經濟誘因為執行方向,以引導物質使用形成資源循環,提升資源物再利用技術與再生料產品高值化為目標。
印尼總統辦公室發言人阿里·德維帕亞納(Ari Dwipayana)表示,政府在授予合約時優先考慮滿足印尼人需求的高效、有能力的技術。從事太空政策工作的現任和前任美國官員表示,美國政府和軍方對其對SpaceX的依賴感到擔憂,特別是考慮到馬斯克強硬的商業風格。
中國外交部在給《路透社》的聲明中表示,美國的指控是誹謗,華盛頓正在利用這些擔憂作為擴大其太空影響力的藉口。與中國同行不同,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主要依賴SpaceX等公司的私人火箭,該公司有著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美國政府合約。「他們是遊戲規則的改變者,」她說,指的是SpaceX重複利用其火箭部件的能力——這是相對於其競爭對手的關鍵成本優勢。2020年4月,一枚中國火箭發射後不久出現故障,摧毀了印尼耗資2.2億美元的努山塔拉2號(Nusantara-2)衛星,這對印尼這個千島之國加強通訊網路的努力是一個 打擊,卻為一個人提供了機會:伊隆·馬斯克(Elon Musk)。但去年,中國開始為Starlink的競爭對手——國網寬頻巨型星座計畫——發射衛星。
打破中國的主導地位很難。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中國大陸很多學者對賴當選後的兩岸情形和走向,做了研判。
至今,台灣選舉過去一個半月。由於台方沒有回應中國大陸要求,同時中國大陸民意進一步激烈,國台辦幾天後表示在廈金海域傳統漁場作業根本不存在台灣方面指的「禁止、限制水域」一說。賴時期的兩岸關係,風險和衝突會較蔡英文時期增加,對抗態勢會強化,對台海的和平與穩定產生巨大破壞性。四是破壞中國大陸在福建搞的兩岸融合發展試驗區,讓台灣民眾因害怕中國大陸不敢去參與。
在這些學者看來,賴從現實考量,可能不會去推動「法理台獨」,520就職典禮也不會發表挑釁中國大陸的言論,其上台第一年主要忙於平衡島內勢力,同時美國大選年拜登也不允許賴給美國「添煩添亂」,故賴暫不會放開手腳推動「台獨」,不太會做引發中國大陸軍事行動的事情,兩岸2024年發生軍事衝突的概率不高。不過,選後外界擔心的中國大陸的經濟制裁和軍事施壓都未出現,只是在外交層面策劃太平洋島國諾魯和台斷交,在國際上打法律戰,要邦交國聲明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反應顯得相對溫和與克制,讓輿論大感意外。
與此同時,國台辦和官方輿論猛批賴蕭是「雙獨組合」、「獨上加獨」,將會把台灣帶入一個危局。台灣一些評論家認為,民進黨當局這樣做,目的有五,一是激起台灣內部的反中仇中情緒。五是此事交由檢方調查處理,意在凸顯台灣是一個有獨立司法權的國家。以這次漁船傾覆事件的處置為例,台灣海委會和陸委會強調,中國大陸漁船是一艘三無快艇,是在逃離追捕過程中蛇形轉向側翻落水,台灣海巡船是依據作業程序來處置,執法並無不當,沒有過錯,但對外界要求公佈海巡船執法過程的影像資料,遲遲不回應,最新說法是沒有執法影片,不像台灣之前在辦理此類敏感案件時會隨時向外界公佈消息,以釋疑的做法。
二是激起中國大陸的民憤,把此事放大為一起國際事件,塑造台灣被中國大陸打壓的印象,爭取國際輿論同情。另外,中國大陸的克制似乎也未得到民進黨當局尤其是賴清德本人的回應。同時,中國大陸海警宣佈在廈金海域進行常態化巡航。但是,他們也認為,賴不僅是「理念型台獨分子」,更是「行動派台獨」,其「台獨」執念或會慫恿他在明後幾年冒天下之大不韙,貿然進行「激進台獨」活動
與此同時,國台辦和官方輿論猛批賴蕭是「雙獨組合」、「獨上加獨」,將會把台灣帶入一個危局。五是此事交由檢方調查處理,意在凸顯台灣是一個有獨立司法權的國家。
四是破壞中國大陸在福建搞的兩岸融合發展試驗區,讓台灣民眾因害怕中國大陸不敢去參與。由於台方沒有回應中國大陸要求,同時中國大陸民意進一步激烈,國台辦幾天後表示在廈金海域傳統漁場作業根本不存在台灣方面指的「禁止、限制水域」一說。
但當局的這套說辭不被中國大陸民意認可和接受。台灣的整體氣氛對中國大陸不友善 中國大陸當局可能是出於賴為「雙少數」總統,認為其不代表台灣主流民意,再加上立法院正副院長由國民黨控制,以及從經濟考量需要一個穩定的兩岸環境,而覺得暫時不必對台灣採取過激反應。中國大陸很多學者對賴當選後的兩岸情形和走向,做了研判。原因或許在於,中國大陸當局和台灣當局,都有借助某些意外事件,謀求達成一些正常情況下不易實現的目的的動機。以這次漁船傾覆事件的處置為例,台灣海委會和陸委會強調,中國大陸漁船是一艘三無快艇,是在逃離追捕過程中蛇形轉向側翻落水,台灣海巡船是依據作業程序來處置,執法並無不當,沒有過錯,但對外界要求公佈海巡船執法過程的影像資料,遲遲不回應,最新說法是沒有執法影片,不像台灣之前在辦理此類敏感案件時會隨時向外界公佈消息,以釋疑的做法。在中國大陸漁船傾覆事件發生前夕,台媒體也曝出美軍駐防金門訓練台軍等,可以說,賴當選後的台灣的整體氣氛對中國大陸其實是不友善的。
賴在選勝後,多次把這場選舉描述成民主和專制的對抗,台灣要站在民主陣營反專制,雖然他表示會繼承蔡英文的兩岸路線,兩岸可以對話交流,然而,對中國大陸非常在意的「九二共識」拒不表態。文:鄧聿文(政治評論員、獨立學者、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兼中國戰略分析雜誌共同主編) 在兩岸發酵,中國大陸國台辦表達了強硬態度,海事部門也已經在廈金海域開啟了常態化巡航並在一艘金門觀光船登檢。
後者主張對台強硬,批評當局態度軟弱,這使決策層還是感受到了民意壓力。對中國大陸當局,學者們認為,對台「總體方略」不會因台灣選舉而輕易改變,會保持「戰略定力、戰略耐力」,但中國大陸確實也有必要調整對台政策,強化反「獨」促統,持續在政治、軍事、外交、經濟各層面對台施壓,特別是依據《反分裂國家法》,只要「台獨」冒頭,絕不姑息。
中國大陸當局被民意綁架 中國大陸當局在事件剛發生,還不為很多民眾知曉時,原想低調處理,然而,此事很快擴散,架不住民意壓力,國台辦發表措辭強硬的聲明,強烈譴責台方以粗暴和危險的方式對待中國大陸漁民,驅離漁船致兩人遇難,要台方立即查明事情真相。台灣方面,賴在選前也重申不會重回一中老路,並拋出中華民國憲法災難說。
此前,中國大陸調整M503飛航線引發台當局強烈抗議,讓人看到兩岸關係風吹草動下的不平靜。這是在賴清德當選台灣總統後兩岸關係惡化的最新事件之一。至今,台灣選舉過去一個半月。三是借此逼中國大陸恢復同台官方的交流對話,以實現民進黨即使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也有官方交流之意圖。
二是激起中國大陸的民憤,把此事放大為一起國際事件,塑造台灣被中國大陸打壓的印象,爭取國際輿論同情。但是,他們也認為,賴不僅是「理念型台獨分子」,更是「行動派台獨」,其「台獨」執念或會慫恿他在明後幾年冒天下之大不韙,貿然進行「激進台獨」活動。
另外,中國大陸的克制似乎也未得到民進黨當局尤其是賴清德本人的回應。同時,中國大陸海警宣佈在廈金海域進行常態化巡航。
翻船事件催高兩岸風險 然而,中國大陸漁船傾覆事件很有可能讓兩岸情形變得更複雜,在今年就催高兩岸風險,而不是如中國大陸學者上面預判的那樣,要等到3、4年後賴尋求第二任期危機才爆發。台灣一些評論家認為,民進黨當局這樣做,目的有五,一是激起台灣內部的反中仇中情緒。
不過,選後外界擔心的中國大陸的經濟制裁和軍事施壓都未出現,只是在外交層面策劃太平洋島國諾魯和台斷交,在國際上打法律戰,要邦交國聲明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反應顯得相對溫和與克制,讓輿論大感意外。賴時期的兩岸關係,風險和衝突會較蔡英文時期增加,對抗態勢會強化,對台海的和平與穩定產生巨大破壞性。在這些學者看來,賴從現實考量,可能不會去推動「法理台獨」,520就職典禮也不會發表挑釁中國大陸的言論,其上台第一年主要忙於平衡島內勢力,同時美國大選年拜登也不允許賴給美國「添煩添亂」,故賴暫不會放開手腳推動「台獨」,不太會做引發中國大陸軍事行動的事情,兩岸2024年發生軍事衝突的概率不高在目前核四持續封存、其他核電機組陸續除役的狀態下,2018年備用容量率為約為10%,2019年全年可望再拉升至15%,達成法定要求比例,備轉容量率則維持在穩定10%上下,顯示政府在2016年後對於電力調度的規劃正趨於穩健的道路。
在「非核家園」的政策中,2025年配比為燃煤30%、燃氣50%、再生能源20%。但這些論述究竟站不站得住腳?或只是避重就輕的恫嚇,讓我們繼續往下看。
從整體配比的規劃上來看,哪個方案對國人的肺更有助益是相當清楚的。傳統的燃煤機組多為亞臨界機組,發電效率較差,會排放大量的PM2.5及其他汙染物質,但新的「超超臨界機組」,由於主蒸氣溫度和壓力提高,能使發電效率增進1/5,減少約2成的汙染物排放,林口及大林電廠採用後確實收得了減排的成效。
我們確實有機會在2025年迎來更乾淨的空氣,並為減少全球暖化貢獻一份心力─而這一切並不需要那20%的核電。根據經濟部的盤點,縱使考量中美貿易戰下台商回流、電動車等發展趨勢,2018年至2025年的年均用電成長率僅為1.86%,在非核家園的能源配比下,備用容量率仍可望達到17.1%,超過15%的法定標準。
留言0